b体育官方网站说说歌颂相声贾冀光、魏兰柱《华山群英》,这是一段非常典型的歌颂相声,背景是第四军医大学华山抢险的英雄事迹。魏兰柱塑造了一个后进青年,一心想当英雄,结果丑态百出。这是一段子母哏相声,包袱都在捧哏一方。
侯跃文、石富宽的《京九演义》,某种程度上也借鉴了《华山群英》的结构。石富宽的说书人,信口开河,恰好反衬了铁路工人奉献精神。侯跃文和石富宽的相声中,这也是为数不多的,包袱集中在石富宽身上的。
《京九演义》是九十年代的作品,应该说这段经典的歌颂相声,也是歌颂相声的余晖。歌颂相声始于马季,中止(不是终止)于侯跃文。
自古以来,任何一种文艺形式都有歌颂题材,歌颂仁人志士、孝子贤妻的文艺作品数不胜数。相声是以逗乐为主,拿英雄人物逗乐显然不太合适,而且相声产生于国家贫弱的年代,艺人们就为了混口饭,也没有心思去歌颂。即便如此,也有《八扇屏》之类的,歌颂忠臣良将的段子,也算是歌颂相声的先声。
到了新时代,相声演员的境遇有了改观,社会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歌颂相声的产生提供了社会环境。以马季为代表的艺术大师,总结出了歌颂与讽刺并存的创新之路。
歌颂相声可以通过塑面人物,来突出正面人物的形象。《小鞋匠奇遇记》中的“欧阳费劲”、《京九演义》中的“说书人”、《英雄小八路》中的“吉田队长”等等就是很好的反面形象。
歌颂相声还可以制造误会,用旧眼光看待新事物,从而赞美新生活。侯跃文的《火红的心》,春节家里着火了,以前和主人公有过节的街坊邻居都来帮忙,主人公以为邻居们来看笑话,制造了一次次误会。最终主人公认识到自己过去不文明的行为,和邻居们一起重建家园。
还有对困难进行过艺术的夸张(不是《京九演义》中说书人的胡编乱造),体现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师胜杰《好市长》中经典的包袱,被尿憋急的小乘务员把“香坊”站报成了“茅房”站;《小鞋匠奇遇记》中那段用贯口报的简历。
现在被观众诟病的歌颂相声绝对不是这些经典的相声,而是九十年代以来,产生的那种“应景”式的相声。
我们不认为应景相声是歌颂相声。应景相声是主流相声界急功近利的短平快产品,和德云社的段子相声一样,本质上都是为了应付差事。只不过德云社为了应付市场,主流相声为了应付领导。
应景相声和电视晚会有直接关系。什么主题晚会,就出一段符合主题的相声。马年就说一段马的相声,猴年就说一段猴。遇到什么节日,就说一段什么节日的相声。相声成了命题作文。至于内容,不过是把与主题相关的段子攒在一起。这种相声当然不会和社会的现实相联系b体育官方app下载,也不反应社会现象,无外乎大家热热闹闹完成作业。
这种形式最早出现于刘伟、冯巩的《虎年说虎》,这段相声是两个初出茅庐的年轻演员纯娱乐的段子,在当时还是很有新意的。第二年,“兔年说兔”就不合适了,改成了《巧对影联》。没想到后来这种模式就成了公式,主流相声越来越不接地气,歌颂相声成了主流相声的“替罪羊”。
热线电话: 135-133-0778
电子邮箱: bsports@hbzygy.com.cn
公司地址: 河北省B体育·(sports)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