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bsports@hbzygy.com.cn 登录 |  注册 退出

公司动态

b体育万企兴万村|安徽蒙城:千顷沃野绘就村企融合发展新画卷

  b体育万企兴万村|安徽蒙城:千顷沃野绘就村企融合发展新画卷六月的皖北大地,骄阳似火,酷热异常,但在安徽省蒙城县的乡村地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和村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倒,再往后倒一点,停,就卸这里吧……”6月19日,在蒙城县双涧镇的安徽中瑞粮油有限公司小麦收购厂区,周边的种粮大户正一车一车的把刚收获的小麦运到这里出售。

  “我现在种地,底气越来越足,以前种400亩地都担心,现在种4000亩都不怕。”双涧镇种粮大户戴大庆告诉记者,他今年小麦喜获丰收,按照目前市场价,预计可以卖到700万元左右。

  戴大庆的种粮底气何来?原来,这完全得益于安徽中瑞粮油有限公司开展的“大托管”模式。该模式以产业链为纽带,因地制宜,与村集体及种植户合作,通过土地流转、规模化种植,提供就业、产业带动等方式推动村集体经济增收、带动村民致富、助力区域经济蓬勃发展。

  安徽中瑞粮油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建设介绍,公司充分发挥产业链条优势,牵头组织种子企业、化肥企业、植保技术企业、农机服务组织等成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探索出“种肥统购、耕、种、管、收、 售”六位一体的托管服务模式,形成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的闭环链条,从而实现联农带农,助农增收。

  据统计,2023 年,安徽中瑞粮油有限公司在全县推行“六位一体”的土地流转托管服务中,共计流转土地约3万亩,为村集体增收约150万元。

  在蒙城县板桥集镇双鹿村刘娟种植合作社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冒着烈日在为刚种不久的毛豆苗锄草,大伙儿排成一字队形,手起锄落,斩草除根……现场不时发出阵阵爽朗的笑声。

  “我们合作社基地以种植西兰花为主,在西兰花种植的空档期,也会种植毛豆、土豆、紫苏等应季蔬菜,产品主要销往上海、福建等地。”刘娟种植合作社成员李少华介绍说,合作社与双鹿村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采用土地流转方式,以村集体+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带领双鹿村村民在种植调整上下功夫,引导村民转变种植观念,把土地连成片,进行标准化种植。2023年全村流转土地3200余亩,村集体经济收入228万元。

  2021年,刘娟种植合作社被评为2021年省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荣誉称号;同年,刘娟种植合作社蔬菜基地(西兰花)被评为安徽省一村一品示范基地;2022年,刘娟种植合作社被安徽省农业农村厅授予安徽省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荣誉称号。

  “为了实现企业和乡村的携手发展,合作共赢,我们政府部门积极牵针引线,搭建平台,做好村企之间的帮扶结对,同时做好基础建设、政策奖补、营商环境等配套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板桥集镇组织委员孟醒表示。

  蒙城县亿兆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5月,经过多年发展,现流转土地2000多亩,拥有社员120人,同时带动5个家庭农场、2个专业种植合作社和一部分农户参与葡萄种植,每年带动就业2000多人,为村集体增收30万元。

  “我的家庭农场今年种了60多亩葡萄,主要品种有巨峰、夏黑、阳光玫瑰等,预计今年能挣几十万元。”桥桥集镇赵士礼家庭农场负责人赵士礼一边指导工人修剪枝条一边高兴地说,“这多亏合作社的大力帮扶,才能有这么好的效益。”

  亿兆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任艳杰告诉记者,他们合作社采取统一采购、统一销售的模式,为农户节约了种植成本,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获利的良好成效。最近,他们合作社刚刚获评2023年度安徽省“万企兴万村”行动典型项目。

  如何实现传统农业向新型农业转变?如何实现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这是任艳杰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方舱种植,恒温恒湿,管理方便,有利于作物生长,这是我去年种的蘑菇,最近准备种蔬菜,收益要比普通大棚高很多b体育官方网站。”任艳杰指着一排排四四方方的“智能方舱”说,依托智慧农业设施,将更好带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近年来,蒙城县聚焦“万企兴万村”行动,建立“赋能、企业联动、帮扶村受益”的工作机制,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结合村情实际,发展特色产业,努力实现乡村发展、农民增收、企业获利。

  “截至目前,我县共有903家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实施‘兴村’项目1017个,‘兴村’总数272个。”蒙城县委部副部长、县工商联党组葛飞跃介绍,在全省2023年度“万企兴万村”行动典型项目(企业)中,全县有7个上榜项目(企业),蒙城县获评2023年度安徽省“万企兴万村”行动典型县。(记者 韩攀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