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bsports@hbzygy.com.cn 登录 |  注册 退出

公司动态

b体育·bsports多业共振打好乡村“特色牌”

  b体育·bsports多业共振打好乡村“特色牌”2016年7月,习总在宁夏视察时指出,好日子是通过辛勤劳动得到的。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2020年6月,习总在宁夏视察时指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和文化旅游业,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农体地位,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近年来,自治区实施特色农业提质计划和现代农业“十强行动”重大部署,围绕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大力实施“六特”产业提质增效工程,推动产业由卖原料向卖产品转变、卖产品向卖种子转变,鼓起农民“钱袋子”。

  2016年7月18日,习总来到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看望父老乡亲,实地考察精准扶贫情况。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昔日小山村蜕变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22年以来,该村总计接待游客20万多人次,销售收入30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万元,较2016年的6160元翻了近一番。

  “总来时,我就在现场。”马德林至今难忘。话音未落,这位女游客已经跑到门外,大声叫着丈夫张政通:“快,进来看看。”

  站在马德林家院子里,杏树长势旺盛,小菜园的植物郁郁葱葱;抬头远望,葱郁青翠的六盘山尽收眼底,门外一栋栋青砖灰瓦白墙的房子错落排列。

  “这里不仅风景优美、气候凉爽,柏油路还通到家门口,院子里栽着果树,种着花草蔬菜,别提有多惬意!”张政通梦想中的田园生活,没想到在他印象中贫穷落后的“西海固”得以圆梦。

  2017年,杨岭村突出“乡土、乡情、乡味”的设计理念,对现有村庄、民居、环境、景观进行改造提升。拆除土坯红瓦房,建成青砖灰瓦房,当时,大多数村民持观望态度。但是马德林积极响应,把家里的旧房子拆除,简单搭建了2间彩钢瓦房用以过渡。

  彩钢瓦房天热屋里热,天冷屋里冷,下雨时雨点打得房顶噼啪响。一家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暂居,全家不但不后悔,心里还满是期待。“不到半年,我们就住进了新房子。两大间青砖大瓦房加一个带花园的院子,除去政府补贴外,自己没有花多少钱。”

  2019年,杨岭村立足靠近六盘山的优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鼓励村民把住宅改造成民宿增加收入。马德林再次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还鼓励大儿子也一起把住宅改造成民宿,于是就有了民宿1号院和2号院。马德林说,去年,自家1号院接待游客收入达3万余元。

  近年来,杨岭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加快乡村振兴和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和资源优势转化,借助六盘山生态优势打造木屋民宿、生态采摘、康养中心等特色项目,让三面环山不再是杨岭村的“短板”,而是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特色文旅产业的“样板”。

  马德林说,过去,村里可不是这样。水、路不通,家家户户住土坯房,没有产业,种几亩薄田靠天吃饭,日子过得苦得很。如今,村里不比城市差,一样的路、一样的房、一样的电视、一样的学校。

  听着马德林的讲述,张政通感慨不已:“一个小山村在党的带领下能经历这样的蝶变,我回去一定多多宣传,让亲朋好友都来宁夏,到固原,来杨岭村看看。”

  基于BLOF生态和谐型种植技术,深圳百果园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各区域挑选适合的种植基地。“原州区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加上当地政府为种植户创造了非常好的环境,最终让我们决定选择了这个地方。”该公司固原基地总经理张东东说,2022年,公司在姚磨村建立2000亩“三个零”高品质蔬菜种植示范基地。

  开了多年出租车的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村民邓丽正巧想转行,看到该基地招聘种植工人,便积极应聘并被录用。

  近年来,姚磨村牢记嘱托,发展冷凉蔬菜产业育引龙头、扩规提质,延链强链、联农带农,按下了产业高质量发展快进键。

  在种植规模上,姚磨村创新“党总支+经营主体+基地+农户”模式,将过去传统的一家一户粗放种植转变为规模化、集约化种植。去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6870亩,产量6.9万吨、产值1.9亿元,较2016年增加了4500亩。

  不仅如此,该村带动周边11个村种植冷凉蔬菜5.5万亩。发展现代化农业,该村建成智能化育苗温室6座3.8万平方米,年繁育蔬菜种苗1.2亿株以上;采用旋耕、起垄、覆膜一体化机械设备和机械化移栽设备,蔬菜种植机械化程度达到50%以上;建成蔬菜预冷、制冰车间、泡沫箱厂及全自动净菜分拣加工车间等3.68万平方米,年预冷蔬菜8万吨以上、外销12万吨以上。

  同时,该村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宁夏农林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建立院地合作关系,按照良好农业规范(GAP)标准进行种植,积极推广有机肥、绿色防控技术,蔬菜农残检测合格率98%以上。

  姚磨村的冷凉蔬菜销售市场越来越广。不光在广东江南市场、西安欣桥市场开设蔬菜外销窗口,还与“叮咚卖菜”、百果园等知名电商平台、大型连锁超市等建立合作关系,蔬菜外销率达到85%以上。

  6月13日,邓丽和工友们把一张张印有自己名字的贴纸张贴在菠菜、娃娃菜的塑料包装上,再一筐筐装车。邓丽说,这些贴纸上有二维码可以溯源。张东东介绍,这些“三零蔬菜”将通过全程冷链运输,从田间摘下后,直接送到粤港澳大湾区消费者的餐桌上。

  近期,固原市原州区在当地媒体刊发的一则启事,引起不小的轰动,吸引全国各地不少设计人才参与。原来,开城镇双泉村征集具有地域特色和创意且符合现代审美的品牌形象logo——一个村向全国发出征集形象标识的启事,在宁夏并不多见。

  一个村,为啥有这么大底气搞大动作?原州区和宁夏宁苗生态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给出答案:把双泉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村。

  双泉村距离固原市区3公里,驾车10分钟左右就可到达,区位条件优越;又近邻中庄水库和六盘山山脉余脉,生态良好。村里有千余棵上百年历史的古榆树和“左宗柳”、两眼上千年的古泉水以及孟梁古城遗址,为双泉村增添厚重古韵。

  原州区经综合考虑,决定让双泉村走转型之路,由过去的发展种养殖业换道发展农文旅。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让第一次到双泉村考察的宁苗集团相关负责人化荣,就生出足够的信心为双泉村打造特色旅游名片。

  资源赋能、资金支持、政策托举、企业带动,双泉村迎来新机遇,将被打造成以“种植+研学+旅游+休闲”一站式体验为主的乡村农文旅融合休闲体验地。目前村内的古泉风情街、休闲露营地等工程正在建设,完工后即刻接待游客。

  打造一个旅游村不难,难的是在农村文化旅游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怎样避免同质化问题?两家最终决定走品牌化之路。第一步就是为双泉村设计一个独一无二的logo,为后期产业链延伸做准备。

  “我们不仅要打造文旅村庄,还要打造文旅产品,我们要保障来双泉村的游客能看到本土人文,能吃到本土美食,还能买到本土特产。‘双泉印象’(logo设计主题)不仅是一个标识,更要成为一个标准,只要打上这个品牌,产品必须有保障、可溯源。”化荣进一步阐释。

  通过在品牌形象塑造、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努力,具有地域特色的“双泉印巷”品牌初具知名度。未来,双泉村将继续以农文旅深度融合为核心发展路径,为村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2016年7月18日,习总来到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考察脱贫攻坚工作。在冷凉蔬菜基地,总同种植大户和务工群众亲切交流,了解他们的“致富经”和在生产中遇到的困难。

  姚文强:记得,而且记忆犹新。当时看到总远远地走来,我又激动又紧张,但是和总握完手后,紧张感立即消失了。总问我种了多少亩地,一亩地收入多少,用什么肥料,农活有技术员指导吗……我都一一回答,我没想到,总问得这么仔细。

  姚文强:总问,能不能试着扩大种植面积?说真话,没有见到总之前,我一直犹豫是否扩大种植面积,但是总这一问,我的信心更足了,我说“能”。

  姚文强:我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对比全国各大蔬菜养殖基地的菜品结构b体育·bsports,调研南方市场的主要需求,把蔬菜种植面积由不到100亩地扩大到了近180亩。

  姚文强:一点也不愁,我的菜品质好,村上有专门的技术指导员在种苗、种植和销售上给我们指导。村上建了冷链库不说,我自己也购买了冷链运输车,种植的蔬菜全部发往兰州、银川、西安、郑州等地的批发市场。(记者 乔素华 见习记者 常宽 实习生 樊 帆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