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蔬菜背后“玄机”遭曝光陈吉宁专门部署查处!北京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市委、市长陈吉宁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研究部署,要求对违规生产企业开展检查执法,依法停止相关生产经营活动,并会同国家认监委对履职不到位的认证机构进行查处。
近期将在全市安排专项排查,重点是生产企业的种植地、商超和认证机构,强化对有机、绿色农产品质量的全链条管理。
7日,相关部门已迅速派出工作组对报道中涉及的认证机构、获证企业的生产基地和包装车间进行检查b体育官方app下载。
市有关部门表示,任何企业都要严格遵守有关规定进行生产,政府部门将进一步严格监管,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认证机构和获证企业进行严肃处理,确保市民吃得放心。
在焦点访谈的报道中,一家知名全国连锁超市里销售的蔬菜有两种规格,一边是散装的所谓普通菜,一边冷藏货架上的则是盒装的所谓精品菜。
记者注意到,一排货架的上方写着“有机蔬菜”几个字,但据了解,货架上摆放的却并非全都是有机菜,有的是无公害蔬菜。
有“有机标”的是有机菜,没有“有机标”的就不是有机菜,但它们却被一起放在了同一个货架上。两种菜的价格也相仿,比如有机胡萝卜39.8元一公斤,非有机的36.98元一公斤;有机西红柿58.8元一公斤,非有机西红柿45.98一公斤元,都不便宜。像这种把有机菜和普通菜混在一起卖的情况在许多超市都很常见。
据了解,有机产品国家标准明确规定:应在销售场所设立有机产品销售专区或陈列,并与非有机产品销售区、柜分开。我们看到的超市乱象显然是商家违规使用的营销套路。
一大堆非有机的里面混着那么三四个有机的,目的就是让消费者一来就直接奔那个地方,产生一种思维惯性;而且有一种有意无意的诱导和暗示,这一块都是有机的,这块都值当卖那么贵的价钱。
事实上,但凡有机食品,其包装上都有一个有机认证标志,一个有机码。这是认证机构赋予有机产品的唯一身份代码,可供消费者追溯查询产品的具体生产信息。
记者拨通了有机认证机构的电话,对这些有机蔬菜的产地进行求证。客服人员告诉记者,具体产地是“北京顺义龙湾屯史中坞村西。”
记者走进这里的蔬菜大棚进行查看。大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基地没有胡萝卜;西红柿、芹菜都还没有成熟。
据了解,这里目前种植蔬菜的温棚有8个,记者逐个进行调查,并没有看到在超市里售卖的有机胡萝卜、西红柿和芹菜。
明明在有机认证书上标注的产地,在这里却没有这些菜,这个企业为何要这样做?这些蔬菜的真正来源是哪儿呢?
根据国家规定,有机认证的土地上不得使用化肥,可这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片地仍在使用化肥。接着,记者在有机蔬菜种植大棚也有了新的发现:每个棚里面都藏有尿素和复合肥。对此,朱毅副教授说,这是不应该在有机种植地发现的东西,“它已经不符合有机种植的规范了。”
记者取了一些发现的尿素和土壤进行检测。经检测,朱毅副教授告诉记者,“取回来的尿素在实验室里面检测,它确确实实是尿素,不是说尿素袋子里面装的的东西。”同时检测发现,土壤疑似有农药残留。
根据规定,有机产品不允许在生产、加工场所外进行再次加工、分装、分割。可是在这里,记者既没有看到在超市里购买的那几样有机蔬菜,也没有看到这里出产的蔬菜在哪里进行包装加工。
夜里10点,记者来到他们的总公司所在地,这里距离刚才的种植基地约60公里。此时,记者看到,几个车间正在紧张地进行蔬菜包装。这里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们一天一宿会包几万盒,送往各个超市;并且说,“有机菜不就是安全嘛,卖点嘛。贵点也有人吃。”
据介绍,这里的蔬菜第二天一早会送往北京四十多家知名连锁超市进行售卖。尽管工人师傅们声称,他们包装的菜是产自公司本地有机基地的有机菜,但是记者在有机种植基地采访时,确实没有看到这么多种成熟的菜。
记者在这个包装车间采访停留期间,没有看到他们往上贴有机标的过程。但是记者依然想弄清楚,这些菜到底从何而来?在包装现场,记者发现了外包装袋,上面写着各蔬菜批发商的名字和联系方式。
记者根据这些蔬菜批发商留下的电话线索进行了调查。对方说他们的菜来自很多地方,但都是普通蔬菜,需要检测证明他们可以提供,“检测证明这个不用过多去操心,检测证明你需要哪个我们给你办理就行。产地证明都是市场给盖的公章,我们自己填的。”
经过记者的追踪调查,这些超市里售卖的打着有机标的蔬菜无法确认到底来自哪里,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不是认证码上显示的有机种植基地里生产出来的。随后,记者将在超市中购买的这几种带有“有机标”蔬菜送权威检测机构检测,结果均检测出多种有机生产中禁用的农药残留。
热线电话: 135-133-0778
电子邮箱: bsports@hbzygy.com.cn
公司地址: 河北省B体育·(sports)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