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bsports@hbzygy.com.cn 登录 |  注册 退出

公司动态

【植物界全系列】茄目—茄科(八):马铃薯

  【植物界全系列】茄目—茄科(八):马铃薯茄属(学名:Solanum)是一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灌木、矮灌木及攀缘植物的属。它们多拥有美丽的花朵及果实,但不少均带毒,只有少数可供人们食用,例如马铃薯、茄子等。

  本属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跨越热带、温带及寒带地区,除了南极洲、格陵兰等极圈地区外,各大洲均有本属分布。

  草本植物,亚灌木,灌木至小乔木,有时为藤本。无刺或有刺,或被单毛,腺毛,树枝状毛,星状毛及具柄星状毛。叶互生,稀双生,全缘,波状或作各种,稀为复叶。

  花组成顶生,侧生,腋生,假腋生,腋外生或对叶生的聚伞花序;蝎尾状、伞状聚伞花序;或聚伞式圆锥花序;少数为单生。花两性,全部能孕或仅在花序下部的为能孕花,上部的雌蕊退化而趋于雄性;萼通常4-5裂,稀在果时增大,但不包被果实;花冠星状辐形,星形或漏斗状辐形,多半白色,有时为青紫色,稀红紫色或,开放前常折叠,(4) -5浅裂,半裂,深裂或几不裂;花冠筒短;雄蕊(4)(S. procumbens Lour.为4枚)-5枚,着生于花冠筒喉部,花丝短,间或其中一枚较长,常较花药短至数倍,稀有较花药为长,或在内侧具尖的多细胞的长毛,花药内向,长椭圆形,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顶端延长或不延长成尖头,通常贴合成一圆筒,顶孔开裂,孔向外或向上稀向内;子房2室,胚珠多数,花柱单一,直或微弯,被毛或,柱头钝圆,极少数为2浅裂。

  浆果或大或小,多半为近球状,椭圆状,稀扁圆状至倒梨状,黑色,,橙色至殊红色,果内石细胞粒存在或不存;种子近卵形至肾形,通常两侧压扁,外面具网纹状凹穴。

  龙葵(学名:Solanum nigrum),是茄科茄属植物。中国几乎全国有分布。喜生在田边,荒地及村庄附近。广泛分布欧、亚、美洲的温带至热带地区。

  生长适宜温度为22-30℃,开花结实期适温为15-20℃,此温度下结实率高。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力强的壤土上生长良好,缺乏有机质,通气不良的粘质土上,根系发育不良,植株长势弱,商品性差,适宜的土壤pH值为5.5-6.5。夏秋季高温高湿露地生长困难,冬春季露地种植,植株长势慢,嫩梢易纤维老化,商品性差,所以为满足市场需求,一年四季都可在保护地内栽培。

  全草(龙葵):苦,寒。有小毒。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用于疔疮,痈肿,丹毒,跌打扭伤,慢性咳嗽痰喘,水肿,癌肿。根:苦、微甘,寒。用于痢疾,淋浊,带下病,跌打损伤。

  白英(学名:Solanum lyratum),是茄科茄属植物。产中国,日本、朝鲜、中南半岛也有分布。

  喜生于海拔600-2800米的山谷草地或路旁、田边。 [3] 白英喜温暖湿润的环境,耐旱、耐寒、怕水涝。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为好。重粘土、盐碱地、低洼地不宜种植。

  药用历史久远,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记载,列为上品,为传统中药。药用全草,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黄疸、水肿、淋病、胆囊炎、胆结石、风湿性关节炎等症。

  白英以全草及根入药,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抗癌等功能,主治感冒发热、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胆石症、子宫糜烂、肾炎水肿等症,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种癌症,尤其对子宫颈癌、肺癌、声带癌等有一定疗效。

  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属茄科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稻米、玉米和小麦。原产于南美洲秘鲁与波利维亚境内的安地斯山脉。马铃薯的人工栽培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大航海时代马铃薯被装船带回欧亚的菜单当中,现在是欧美地区许多国家的主食,为世界第四大主食作物。

  “马铃薯”因酷似马铃铛而得名,此称呼最早见于康熙年间的《松溪县志食货》。中国东北、河北称土豆,华北称山药蛋,西北和两湖地区称洋芋,江浙一带称洋番芋或洋山芋,广东称之为薯仔,粤东一带称荷兰薯,闽东地区则称之为番仔薯,在鄂西北一带被称为“土豆”。

  英语potato来自西班牙语patata。据西班牙皇家学院称,此西班牙词汇由泰依诺语batata(红薯)和克丘亚语papa(马铃薯)混合而来的。在拉丁美洲,“马铃薯”的西班牙语用papa一词。

  马铃薯的人工栽培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5000年。由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发起的研究,通过在350种不同的马铃薯上使用遗传标记,最终确定全世界的马铃薯都起源于今天的秘鲁南部所在区域种植的马铃薯,从那里逐渐向南美的北部和南部传播出来。随着西班牙征服印加帝国,马铃薯在16世纪下半叶被西班牙人带回到欧洲传播开来。然后再被欧洲的探险者和殖民者带到全世界各地。在马铃薯被传入欧洲的早期,它的消耗量并不是很大。马铃薯引到英国爱尔兰时,甚至很长阶段都作为奇花异草观赏。

  1586年英国人在加勒比海击败西班牙人,从南美搜集烟草等植物种子,把马铃薯带到英国,英国的气候适合马铃薯的生长,比谷物产量高且易于管理。

  后来一位法国农学家——安·奥巴曼奇在长期观察和亲身实中,发现马铃薯不仅能吃,还可以做面包等。从此,法国农民便开始大面积种植马铃薯。

  到了19世纪欧洲人口膨胀时期,马铃薯已经成为重要的食物和农作物。根据保守估计,马铃薯的引进在1700年至1900年间至少造成旧四分之一的人口增长以及促进了欧洲的城市化过程。在1845年至1848年之间,一场名为“晚疫病”(late blight)的瘟疫袭击了欧洲的马铃薯种植业,严重破坏马铃薯种植。爱尔兰受灾最重,导致大饥荒(马铃薯饥荒),至少有100万人因此死亡,超过200万的爱尔兰人出逃,其中大约4分之3移民到美国。

  马铃薯从何时、何地传入中国,目前尚难确切断定。根据陕西省兴平县县志和1700年修的福建省松溪县县志的记载,16世纪至19世纪时已分别由西北和华南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根据明朝的记载和著述,也有学者认为早在16世纪的明朝万历年间,马铃薯就传入中国。马铃薯在17世纪由荷兰人传入,马铃薯在的专业栽培约于1914年开始。

  17世纪时,马铃薯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作物并且已经传播到中国,马铃薯传入中国只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21世纪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二位。马铃薯产量高,营养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现已遍布世界各地b体育官方网站,热带和带国家甚至在冬季或凉爽季节也可栽培并获得较高产量。由于马铃薯非常适合在原来粮食产量极低,只能生长莜麦(裸燕麦)的高寒地区生长,很快在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北部普及,马铃薯和玉米、番薯等从美洲传入的高产作物成为贫苦阶层的主要食品,对维持中国人口的迅速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

  马铃薯的生长发育也是呈周期性的,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a.成熟的块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眠才能作为种薯播种,即休眠阶段;b.播种后,依靠自身的营养生根发芽长出幼苗,即自养阶段;c.出苗后,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利用根系吸收水分和无机元素,形成完整的植株生长体系,直到开花达到植株的最大繁茂,即异养阶段;d.开花后,地上部停止生长,块茎迅速膨大,积累养分到成熟,即块茎形成阶段。

  彩色马铃薯有紫色、红色、黑色、马铃薯,七彩马铃薯等。中国已培育出以紫色、红色为主的彩色优质马铃薯,将紫、红色马铃薯老品种与优良高产马铃薯品种杂交,改良筛选出100多份不同品系的彩色马铃薯。与老品种相比,改良后彩色马铃薯芽眼小,外观好看,抗病性强,亩产可达到1000至1500公斤。彩色马铃薯还可作为特色食品开发。由于其本身含有抗氧化成分,因此经高温油炸后彩色薯片仍能保持天然颜色。另外,紫色马铃薯对光不敏感,油炸薯片可长时间保持原色。

  黑色马铃薯之所以呈现黑紫色,是因为其含有大量的花青素,而花青素具有抗衰老作用。同时,还具有主秆发达、分枝少、生长势强、抗病性强的特点,亩产达1500公斤,比普通马铃薯品种增产20%左右。同时,由于该品种抗病性的提高,在生产中大大降低了农药的使用剂量,有利于生产出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食品。

  马铃薯的营养成分丰富而齐全,其丰富的维生素C(抗坏血酸)含量远远超过粮食作物;其较高的蛋白质、糖类含量又大大超过一般蔬菜。马铃薯营养齐全,结构合理,尤其是蛋白质分子结构与的基本一致,极易被吸收利用,其吸收利用率几乎高达100%。有营养学家研究指出:“每餐只吃马铃薯和全脂牛奶就可获得所需要的全部营养元素”,可以说:“马铃薯是接近全价的营养食物。”

  土豆富含碳水化合物、植物蛋白、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和膳食纤维,每100克土豆含钾502毫克,是少有的高钾食物,有助于降血压;类胡萝卜素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能保护心脏清除自由基。因此,心脏功能不好、高血压、高血脂等患者可适当多吃一些土豆,对心血管健康有好处。土豆最好蒸着吃,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包括维生素C在内的营养素,而且淀粉颗粒充分糊化,更容易被消化分解,有助于减轻胃肠负担。

  但是,马铃薯中所含氧化酶和茄素等直接影响了马铃薯的加工和食用。氧化酶主要有过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酪氨酸酶、葡萄糖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等,这些酶主要分布在马铃薯能发芽的部位。马铃薯在空气中的褐变就是其氧化底物绿原酚和酪氨酸在氧化酶的参与下发生的生化反应。茄素是一种含氮配糖体,很难溶于水,有剧毒。马铃薯的茄素含量以未成熟的块茎为多,占鲜重的0.56%~1.08%。如果每100g鲜块茎中茄素含量达到了20mg,食用后就会出现中毒症状。因此,在块茎发芽和表皮变绿时一定要把芽和芽眼挖掉,把绿色部分去除干净后才能食用。

  马铃薯产量高、营养丰富,是粮、菜、饲、工业原料兼用的农作物。在我国东北的南部、华北和华东地区,马铃薯作为早春蔬菜成为农村致富的重要作物;在华东的南部和华南大部,马铃薯作为冬种作物与水稻轮作,鲜薯出口可以获得极大的经济效益;在西北地区和西南山区,马铃薯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来,马铃薯食品加工、淀粉加工业迅速发展。在食品加工业中,以马铃薯为原料,可加工成各种速冻方便食品和休闲食品,如脱水制品、油炸薯片、速冻薯条、膨化食品等,同时其还可深加工成果葡糖浆、柠檬酸、可生物降解塑料、黏合剂、增强剂及医药上的多种添加剂等。

  马铃薯淀粉在世界市场上比玉米淀粉更有竞争力,马铃薯高产国家将大约总产量的40%用于淀粉加工,全世界淀粉产量的25%来自马铃薯。马铃薯淀粉与其他作物的淀粉相比,马铃薯淀粉糊化度高、糊化温度低、透明度好、黏结力强、拉伸性大。马铃薯变性淀粉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如衍生物的加工、生产果葡糖浆、制取柠檬酸、生产可生物降解的塑料等。

  据专家测算:马铃薯加工成普通淀粉可增值一倍,特种淀粉可增值十几倍,生产生物胶可增值60多倍,加工成油炸薯条、薯片、膨化食品可增值5~10倍。

  马铃薯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还有较广泛的药用价值。我国中医学认为,马铃薯有和胃、健脾、益气的功效,可以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还有解毒、消炎之功效。

  马铃薯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除自身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外,还通过深加工可以增值,使农民、企业和国家增加收入;马铃薯深加工产品(淀粉、全粉、变性淀粉及其衍生物)为食品、医药、化工、石油、纺织、造纸、农业、建材等行业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原材料;由于马铃薯自身分子结构的特点和特殊性能,其应用是其他类淀粉制品所无法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