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体育官方app下载散文灌河作证【征文】响水地处黄海之滨,北依灌河,东临黄海,南傍中山河,水资源丰富。灌河是全省唯一的潮汐河,潮水上涨,撞击发出的轰响,声震四方,响水因而得名。很久以前流传着著名的回文诗上联:“响水口桥口水响”,欲寻求下联,众多文人墨客纷纷跟进,佳句迭出,但是与响水这个地方总有点疏离。直到响水中学著名校友,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兼纪委郭殿崇教授,带着这个妙对上联,苦思冥想,再三斟酌,历经三十年,终于在他回乡拜访乡亲,游览开山岛时,产生顿悟,有了奇思妙想,他想到了下联:”开山岛海岛山开“。这位楹联专家喜不自禁,为歌颂家乡宣传家乡做出贡献而欣慰,这也是每一个响水人的心愿。其实这是一副回文联,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民族文学宝库中一朵奇葩。这一联妙在都是用响水地名歌咏响水,对仗工整,境界阔大,堪称佳联妙对,成为楹联史上有趣佳话,也是我们响水这个地方传奇的名片。
但是,因为历史的原因,响水这个地方很长时间不为外界知晓,并未像这句联对一样响起来。伴随着祖国发展的脚步,响水的发展振兴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发展历程。
祖辈人常常诉说,解放前,灌河沿岸人民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上没有地位,生活上没有保障。十年就有九年荒,拖家带口去逃荒。灌河水诉说着两岸人民的苦难。曾经有一家五口靠着木板船在灌河上讨生活,有一年秋季风高浪急,打翻了小船,全家五口人命丧灌河。
滚滚灌河水,中间多少穷人泪。直至张爱萍将军率领人民武装驻守响水口,解放陈家港,人民终于翻身得解放,做了主人。但是建立在旧中国废墟上的新政权,一穷二白,响水更是穷得叮当响,响水所属的张黄六,穷得全国出了名。有句顺口溜:小小张黄六,直通华东局,中央也明白(方言读B0)。大多时候,吃粮靠粮站,烧草靠煤炭。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想尽办法,千方百计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率领人民大打翻身仗b体育·bsports,那时兴修水利,开河挖沟,声势浩大,挑河工地红旗招展,口号震天,人们立志挖掉穷根栽富苗。响水籍作家夏学海在《草根》一书中有着生动记载,再现了当年陆玉山等领导带领人民为实现脱贫攻坚,改造盐碱土,种植水稻的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在陆玉山带领下,17名同志前往全区最穷困的张黄六运地区安营扎寨,扎 扎实实开展改造盐碱荒滩的战斗,千军万马治碱灭荒,揭开了张黄六运地区人民战盐碱,改变贫 困面貌的新篇章。具体措施是扛油泥,翻砂换土压碱。陆玉山带领人民群众进行了拔穷根,栽富苗的伟大 工程,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这是愚公移山式的战斗!他们真正做到了,我 们党人好比种子, 人民好比土地, 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和那里的人 民结合在一起, 在人民群众中生根开花。治碱灭荒, 改良土质, 提高农作物产量,这是有力的措施之一,第二个措施是种植水稻, 让祖祖辈辈生活在 这个穷困地区的人吃上大米, 这是张黄六运地区人民梦寐以求的理想。
在改良土壤,治碱灭荒,提高农作物产量方面,涌现出了全国先进典型——康庄大队,受到国务院表彰。响水第一次走向全国,那时康庄大队还隶属滨海县,但是康庄大队的经验在全国传播,也成为“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典型,是响水第一次走向全国。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响水大地,响水人民紧跟全国步伐,依靠科学,改天换地。扬州大学农学院的专家亲临响水指导农作物栽培,这里一直是扬州大学农学院重点挂钩帮扶的县之一。扬大农学院创新性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作为破解“素质型贫困”难题的尝试,取得良好成效,并受到响水县基层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老舍万亩农田成为农业发展的样板,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张黄六一代大兴旱改水,种植水稻,增产丰收,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全县工业农业发展迅速,放眼响水大地,满目青翠,道路成网,田块成方。人民温饱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响水人民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农村实现三通,通路、通水,通电。勤劳勇敢的响水人民在党的政策的感召下,焕发出改天换地的无限潜力,建设家乡,发展家乡,吸引众多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一些响水籍人士回馈家乡,为家乡的发展竭诚尽智,有力地支援了家乡建设。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出生于响水县南河镇昌盛村的朱文泉将军,一心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为家乡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仅以326省道建设为例,县城通往陈家港的一条公路年久失修,已经不适应交通需要,急需兴建一条县城通向沿海的公路。当地政府向省交通厅申请,最后省里只批准修建一条二级公路。朱文泉将军主动去跟省领导沟通,省领导认为交通部门已经规划好了,已经形成了文件。言下之意,不好更改,朱文泉将军从战备的意义上考虑,说可以改动。他具体陈述响水到陈家港战备公路的重要性,在他的坚持下,省领导最终把这条公路从二级公路变成一级公路,增加了二亿多元,326省道终于顺利建成。十多年来,作为响水东西向的骨干道路,对响水经济发展和沿海地区快速崛起起到了重大的支撑作用。一条快速路,让响水县城、沿海陈家港地区串珠成链,让响水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脱贫攻坚,招商引资,给响水插上腾飞的翅膀。且不说题桥企业的发展壮大,也不说德龙钢铁企业成为纳税大户,单就西兰花落户响水这一项举措,就让响水响彻四方。西兰花,从浙江引进到响水,开始规划八万亩,后来扩至十万亩,初具规模。西兰花营养好,晶莹剔透,价格二元八角一斤,行情好的时候,能卖到三元到五元,远销外省,这给当地农民带来了极大的利好,增加了农民收入,发展了当地经济。放眼绵延10公里长的西兰花田,浩瀚壮观、碧波荡漾。一棵小小的西兰花,已发展成年产值12亿多元的大产业,带动近4万农民创业就业。科技赋能,高科技手段、智能化机械等,不断为西兰花生产增添发展后劲。
近两年来,响水县紧紧围绕省委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践行市委“两海两绿”发展新路径,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着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西兰花、浅水藕等产业,先后建成了十公里西兰花海、全国最大的荷花资源圃等农业产业项目,其中全县西兰花种植面积突破十万亩,荣获“中国西兰花之乡”称号,成为全国西兰花发展第一县,开创了一片农旅融合新天地。
响水九丰农博园受到央视关注,九丰农博园致力打造全国最大的植物工厂。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10亿元,2018年12月中旬建成开园,核心区占地1500亩,主要包括农业科技展示区、特色蔬菜生产区、集约化育苗区、农业技术培训区、蔬菜加工配送区五大板块。其中3万平方米智能观光温室,单体规模全国最大,具有品种全、技术新、产品奇、模式特等特点,是响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旅结合的生动典范,在全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东方风来满眼春,灌河潮涌喜煞人。响水的发展进入快车道,水草丰美,绿树成荫,道路四通八达,高楼鳞次栉比,天更蓝,水更清,响水大地展新颜。这一切都是党和政府改革开放政策带来的巨大变化,人民丰衣足食,城乡面貌一新。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扬眉吐气,过上了真正的幸福生活。
如果郭殿崇教授还活着,他看到响水的今天发展形势,不知这位从响水走出的著名的楹联专家会吟出怎样的奇思妙对呢!
张达富,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高中语文特级教师。在《中国教师报》《教师报》《江苏教育报》等报刊发表散文二百多篇。作品大多抒写亲情、人生感悟,为学生示范作文,形成了亲和、平实的文风。散文《教书的日子》(团结出版社出版)《不是为了告别的追忆》(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热线电话: 135-133-0778
电子邮箱: bsports@hbzygy.com.cn
公司地址: 河北省B体育·(sports)官方网站